“山河大学”诞生记:“众筹”大学,翻过山去会有“山河”吗?

山河大学 2023-07-06 436

“山河大学”诞生记:“众筹”大学,翻过山去会有“山河”吗?

网友手绘的山河大学校门。(资料图/图)
一天之内能建好一所大学吗?
在网络上,如果你搜索“山河大学”,会发现答案是肯定的。这所位于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四省交界处的综合性学校,几乎是一天之内建起来的。正如评论区所说:“上午看到了想法,中午看到了方案,下午看到了校徽,晚上看到了宿舍。”
几乎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大学“设施”,比如校训、招生简章、校歌、官网、学院架构等都应有尽有。不过这所设施齐全的学校,它的存在有一个前提——仅限于互联网空间。
2023年6月27日,有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,称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四省的343.4万考生一人拿出一千元,三百多亿足够办一所综合大学,地点选在四省交界,争取一年内赶超清北。视频还附上了一张图片,显示办一所大学所需的各项经费。
视频发出后,立即掀起讨论的热潮,网友在评论区纷纷表示支持,“河南同意了”“河北也同意,什么时候建,很急”。行动力快的网友,有的开始选址,有的开始想校名,更有甚者已经利用自己的专业画出学校的三维设计图。
“确实比较感同身受,毕竟自己也来自一个高考大省。”任阳贤说。他是2020年的河南高考生,当年考了601分,超河南理科一本线57分,入读了陕西一所双非一本院校。
2023年,约三百万来自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的考生走入高考考场,他们约占全国高考人数的1/4。与人口大省、高考大省不匹配的是,目前这四个省份仅有8所双一流院校,而其中,河南、河北、山西三省总人口约2亿,却无一所985院校。
“所以‘山河大学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?是数以百万计的考生持不平的大山,是庞大遥远理想的雏形,哪里都可以是‘山河大学’,翻过山去自有山河。”任阳贤在自己发布的视频下这样写道。

“山河大学”诞生记:“众筹”大学,翻过山去会有“山河”吗?

网络流传的山河大学招生简章。(资料图/图)
“众筹”大学
陈良宇是“山河大学”校徽之一的设计者。6月27日,他刷到了“众筹”大学的视频,之前还看过调侃山河四省的一句话,“河南种地,山东种菜,山西挖煤,河北打铁”,大意是除了上学之外什么都干,调侃之余,隐有无奈。
视频的评论区讨论热烈。有位网友晒出一张地图,用线条连起了四个省份的省会,在交界处选定了大学校址;有的网友起好了“山河大学”的名字;还有的考虑起招生要求,“只收山河四省的学生,不要其他省的”“入学就两个专业,一个考公,一个考研”。
陈良宇被这种氛围感染,开始亲手设计校徽。他读大一,学的是视觉传达设计。他设计的校徽主体是一个教学楼,4根柱子支撑着它,象征着4个省份共同支撑起这所大学;下面的4条彩色跑道,寓意大学是在四省考生的愿望上建立的;旁边的麦穗指四省以农业为主,团结、朴素;卷轴则寓意四省的文化底蕴深厚。他用了六七个小时将它画出来。
网络上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校徽版本,主体是一双手托起一本展开的书,旁边写着山河大学的校训,“博学、求知”。
“山河大学”的建设就是这样,没有统一的组织,自发参与,也难以分清先后,也许同时有好几个校徽,或者好几首校歌。或许正如招生宣传上所写的那样,大家的宗旨都是“致力于解救困与(于)不公之中的山河四省学子,让每一个山河四省学子都有学上”。
看到“众筹”大学的提议后,任阳贤建了三个群聊,加起来约有一千多人。在其中一个群聊里面,管理员都是网友自封的各大学院院长,比如材化学院院长、法学院院长等。陈良宇也建了群聊,有近三百人,大部分在18-23岁之间,有的是刚高考完的学生,有的是大学生。大家在群里面讨论“山河大学”食堂的建设、宿管和保安等职位的竞聘,以及社团的开设等。
除了校徽,陈良宇还设计了任命书。如果某位网友想当院长或其他职位,他就会给他们发自己设计的任命书。一位来自山河四省的网友找到陈良宇,问能否给他发一个“山河大学”理论物理学职位的相关任命书,他以前很想学这个专业,但是没考上,想通过这种方式弥补遗憾。还有一位山东的博士生聊起自己的求学经历,想加入群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经过近一周的建设,“山河大学”已“颇具规模”。校长是杜甫,他的诗句“国破山河在”,恰好有“山河”二字;另一句诗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则被大部分学子奉为圭臬。学院设置方面,既有文学院、艺术学院等常规院系,还有诸如玄学院、爱情学院等“创意”院系。宿舍是上床下桌,有独立卫浴,也设有空调。学校里有湖、有公园。软硬设施一应俱全。

“山河大学”诞生记:“众筹”大学,翻过山去会有“山河”吗?

网友制作的山河大学录取通知书。(资料图/图)
“可惜自己是河南人”
高亦飞是2016年的河南高考生,他所在的高中是当地县城最好的。那所学校一个年级有四十多个班,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,他粗略计算,整个学校有超过八千人。他上一届的本科录取率大概是40%。因参加高考的人数太多,河南考生面临激烈的竞争。
任阳贤在西安上大学,入学后,他和宿舍同学讨论高考分数,发现有当地同学的高考分数比他低了将近一百分,他很惊讶。他高考那一年,河南理科的一本分数线是544分,而用同一套全国Ⅰ卷的其他省份,比如湖南,理科的一本分数线仅507分,安徽也仅有515分。
任阳贤想过,同学比自己少考了这么多,现在他们却在同一个宿舍里,如果自己在别的省份高考,也许可以上一个更好的学校。他只能慢慢接受,“他们确实生存压力小一点,这是事实,没办法,你只能接受”。
截至2022年,河南省的普通本科学校有56所,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,高职(专科)学校99所。其中双一流院校共2所,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,郑州大学是河南省仅有的一所211院校。截至2022年末,河南省常住人口为9872万人,而近三年,河南每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超百万,僧多而粥少。
对于河南考生,特别是高分考生来说,留在省内的选择并不多,走出去同样是一道难题。一般来说,大部分学校的招生计划都会优先面向省内,给到其他省份的招生名额更少,这种情况下,要出省上大学,意味着更高的分数,也意味着他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。
任阳贤所在的县城有三个高中,他在其中一个上学。高三那一年,每天都从早上5点多学到晚上11点,每周都有模拟考,压力无处不在。有一次他只考了四百多分,难受在一瞬间袭来,但他没有时间过多陷在这种情绪中,考试实在太多,下一次又要来临。他见过班里有女生看到张贴在教室后边的成绩单后,回到座位上偷偷地哭。
陈良宇是美术生,学的是理科。艺考结束后,他回到学校继续上文化课,但他跟不上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,他才进入状态。午休时间有两个小时,陈良宇利用这段时间学习,学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十几分钟。他知道,自己的文化课成绩虽然没有其他同学的要求高,但为了能上到一个本科院校,还是需要很努力。
除了应届生之外,复读生也增加了很多压力,因为多学了一年,有些复读生实力很强。
向叶就是一名文科复读生。第一次高考她的分数不理想,不甘心读专科的她选择复读。班里的复读生都很努力,午休不睡觉,傍晚饭点又一对一补课。有时候还要承受老师的区别对待,比如不让复读生坐在前三排的位置,向叶有一次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的角落。
高考结束,陈良宇考了339分,以一分之差与本科失之交臂。而同考一份高考卷的其他省份,比如陕西,当年艺术类本科的分数线仅为258分。即使知道自己的原因很大,但陈良宇还是忍不住无数次地想,要是生在别的省份就好了,也许真能上到一个本科,“可惜自己是河南人”。
向叶第二次高考分数是462分,当年河南文科类的本科二批分数线是466分,她又一次失利了,但她已经没有勇气再复读一年了。
任阳贤那一届的一本录取率大约是30%多,年级里有少数学生去了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。而在他所在的重点班里,考得最好的学生上了郑州大学,这是河南省最好的学校。

“山河大学”诞生记:“众筹”大学,翻过山去会有“山河”吗?

山河大学不同版本的校徽,右边是陈良宇设计的版本。(资料图/图)
“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所属于自己的‘山河大学’”
流传甚广的山河大学招生简章上,写明了招生条件:“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四省高考生可直接报名,除四省外其他考生需高考达到700分”。
一位2018年参加高考的山东考生,超过当年本科线116分,但因为山东省内少有文科比较好的大学,最后去了广州一所211院校。
“如果多一所大学可能就会多一万个本科生,也算是解决了一部分社会问题。”陈良宇说。即使高考已经过去一年,陈良宇仍为自己上不了本科而感到遗憾。
考上好大学,才能出人头地,这依然是许多家庭根深蒂固的观念。陈良宇出生于河南兰考的一个偏远村庄,父亲在江苏打工,他从小跟在爷爷奶奶身边。爷爷76岁,前几年还在村里打建筑零工,奶奶平时摘野菜、捡废品。当年因为家里穷,父亲没能继续升学,他感到遗憾。而到了陈良宇这一代,这种遗憾依然延续。哥哥考上了高中,但因为家里供不上,最后只能去技校读了两年。
家里出个本科生的希望在他身上。走艺术生道路,原本是陈良宇给自己找的一条捷径,但后来他发现,“这也不是捷径”。学美术需要资金支持,他犹豫过,毕竟家里条件不太好,但父亲期盼他考上本科,还是选择了支持。现在,期盼化作了新的遗憾。
向叶目前在郑州一所本科院校里读专科。据她了解,一般比本科线超过不多或是差几分的考生,报考时会优先考虑本科院校里的专科。教她课程的老师也教本科生,算是享有和本科生同样的师资条件。
直到去陕西上大学,任阳贤才更清晰地意识到,在通往高考的这条路上,原来在起点处,自己拥有的资源就与周围的同学有所不同。他的一些同学是西安本地人,他们的高中老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这样的211院校,而他所在的县城高中,大多数老师都只毕业于普通的师范学院。
在陈良宇的想象中,“山河大学”应该是一个以四省考生为主的综合类大学,也面向全国招生,但分数线要设得比四省考生高一些,他还希望山河大学能打造成一个双一流院校。
“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所属于自己的‘山河大学’,可能是自己对美好学校的一个向往,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它的权利。”陈良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。
(应受访者要求,高亦飞、向叶为化名)
南方周末记者 翁榕榕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