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山河大学”到“黄河大学” 高等教育还需创新筹建机制

山河大学 08-02 391

每经评论员 余蕊均

新晋高校第一大省河南仍在为“大学”发愁。日前,一则“黄河大学(筹)项目一期工程已审批备案”的消息,引发外界对其复建黄河大学的高度关注。但很快,被推上舆论风口的河南又将该项目“下架”,表示“暂不实施”,让“黄河大学花落谁家”再生悬念、猜想重重。

作为中外合办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,“黄河大学”曾在郑州短暂办学六年,其间实行了校长负责制、教师聘任制、学分制、全英语教学、招生直接研究生起步等诸多新举措,因办学理念先进,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。

尽管“黄河大学”早在1991年就已整体并入郑州大学,但因为这份历史羁绊,河南近年“疯狂建大学”却从不曾将其遗忘,“复建”想法由来已久。这也是为什么山东提出探索筹建黄河大学时,会被部分网友抗议,认为山东应该建“黄河下游大学”,或者“泰山大学”。

同为沿黄经济大省,河南、山东均有意“黄河大学”,不仅是看重“黄河”响亮的名号,更因其代表的未来竞争力——以创新为基因和属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肩负基础前沿科学重任,有望在某些领域快速冲击世界一流。

不过,高起点也意味着新型研究型大学将比传统大学“更烧钱”,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。对河南和山东来说,如何建立起财政长期稳定支持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、学校自身主动造血的多元经费投入机制,为其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,显然是建校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。

事实上,无论河南还是山东,眼下都不缺大学,但都缺好大学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名单,河南、山东各有174所、161所高校,分列全国第一、第四,但从结构看,河南专科院校占比近三分之二,仅有2所“双一流”,山东虽有71所本科院校,“双一流”也只有3所。

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“横空出世”的“山河大学”,一个由网友虚构的面向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四省定向招生的综合性大学。彼时,教育部曾回应称,将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,支持中西部地区,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。

而按照网友的设想,“山河大学”由四省300余万名考生每人出资1000元,总共30多亿元筹建,大有“涓涓细流汇成海”之意。

实践中,东部地区先行探索建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无不需要巨额资金支持。作为国内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、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西湖大学最初到账资金仅15亿元,而据测算,西湖教育基金会需要一个200亿元到250亿元的永续资金池,才能确保学校实现长期稳定发展。

其后,宁波籍企业家、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名下基金会捐赠300亿元,与宁波市政府共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(暂名);福耀集团董事局XX 曹德旺发起设立福耀科技大学(暂名),由河仁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100亿元。

鲁豫两省当前不仅要解决“有学上”的问题,更要满足“上好学”的需求,进一步加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,加快形成与经济大省竞争力相匹配的科创实力。换句话说,谁能更快畅通筹建机制,谁就能抢得先机。

每日经济新闻

The End